香港人崇洋應該是公認,有外國人問路或者同你講英文,香港人就會好像鬼上身一樣,尤其是女生,在這裏不用多說,因為下面在台灣居住的香港女生都自己數臭番自己人,請拉到22″10收看。
Category: 醜陋的香港人
香港的港女於世界十分出名, 不旦貪慕虛榮, 拜金成性, 最難相處莫過於只懂怪罪於人, 從來都不懂得自我反省。 下面的一位新手港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話說上面的陳太因為請的佣工未能在她臨盆前到達家中, 所以要自己親力親為去照顧新生嬰兒, 但她又因為是新生媽媽而令嘔奶及窒息, 並要送院及差點送命。而這位港女陳太卻把整件事怪罪於僱傭中介, 完全沒有承擔過任何責任。 筆者完全不能理解為何這位港女可以聲淚俱下地怪責別人, 而沒有為自已的過失負上任何責任。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是否要學習一下怎樣畏奶以及照顧小朋友? 難度她只想把小朋友生出來而從沒有打算照顧女兒? 還是她覺得花四千多元就將母親的責任 “賣” 給佣工? 如果她真的有這樣想法, 她完全不配做人父母, 但最意想不到的卻是有電視台為她報導。醜陋的香港人真的無處不在!
俗語有云: 執輸行頭, 慘過敗家。在一眾香港人之中相信有不少人都認同這句說話,甚至將這句話奉為金科玉津, 每日都會謹記並且付之實行。所以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之下, 不少香港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 都好自然地流露出貪心及攞著數的眼光及行為。 小貪無傷大雅, 大貪影響他人 貪心是人之本性,但是過分地貪心就是貪婪。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不少人在餐廳裏面拿取大量紙巾回家使用, 這是非常常見的事。這些餐紙巾的價錢很便宜, 店主亦不會介意, 我們稱之為小貪。但是有些時候很多香港人都懷著一個大貪的大志, 為自己拿取最多的著數。 小貪無傷大雅,但是當大貪會影響到他人,就絕對是罪大惡極。簡單來說即是將別人的利益轉移到自己身上,理論上跟偷東西沒有分別。為什麼我這樣說?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最近的例子莫過於有不少香港人為了得到臺灣護照,一於來一招假投資真移民, 即是將投資金額帶到台灣一年後取消公司, 取得戶籍後就取消公司取回本金。引至臺灣政府要修正其移民政策, 因而令到後來的移民申請者入門檻大增。 貪字得個貧, 還是要貪! 香港人真是很喜歡賺錢,時常想著怎樣才能以最短時間賺取最多錢, 以及最少付出而得到最大的著數。基於貪心的出發點, 有不少人就看中這種貪心的心態以騙取他們的金錢。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滙豐銀行取消派息事件引發傳媒踏爆有人提供高息借貸教學而收取10萬學費。 話說4月時 HSBC 滙控控股突然宣佈不派息, 股民群情洶湧,更有組織成立「滙豐小股東權益大聯盟」, 提出匯控「以股代息」等訴求, 結果被傳媒踢爆該聯盟負責人近年有教路投資者以所謂的「loop loop loop大法」, 即是向銀行借入相對低息的私人貸款,買入較高息的匯控股票套戥賺取利息。當自已貪心大計失敗後, 還要再貪希望以集體行動迫滙控派股份以換取利息, 行為可其劣等! 由始至終匯控從來沒有保證永久派息, 其貪心的念頭真的是無限 loop loop…
筆者近十年來發現香港人已經變質, 其中以忍讓的能力變化最大, 甚至接近零容忍, 當你在坐地鐵的時候不難看到時不時有人因為手袋或背包碰到對方而產生口角, 甚至大打出手。而在眾多香港人的醜陋行為之中, 其中最常見但很多香港人覺得很平的就是: 事事投訴! “投訴”這個詞語本身不是負面的詞語, 當這個字應用在商業社會中, 它可以令服務或產品有所改進, 從而增加某企業的競爭力! 可惜這個詞語變成了很多 醜陋的香港人 每天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投訴文化出現之源頭 大概在2002年, 香港為了改善服務質素及形象, 找了劉德華出來拍了一個宣傳短片, 其中一句就是: 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架! (沒有印象的你可以參考下面廣告) 就是劉天王這一句, 就令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演繹。以後大家無論去5星級酒店有什麼看不過眼就投訴; 去茶餐廳服務員態度有點差的時候又要見總經理; 巴士及港鐵遲了幾分鐘又投訴; 就連家長都走去投訴老師; 而最慘的就可能是服務業的人, 客人要你即刻給他想要的, 就不能多等一陣子, 否則又投訴, 結果大部分文職人員都要朝9晚9, 有時還要週未上班。 投訴成了香港人獨有的文化 香港人一向都舉一反三, 而投訴行為自然也能舉一反三, 並且將它發揮至極致。日子有功, 每個香港人都將整個服務業界的人都推向勞役式服務,所以劉德華先生這則廣告真是好心做壞事。 但是我亦相信他自己也估不到,這種投訴文化會演變成現今香港的亂投訴文化, 無論有理無理都大事投訴一番,希望將道理搬到自己的一方, 成為大部份醜陋的香港人指定動作。…